魚兒要回家

魚兒要回家--金門的淡水溪流魚類多樣性保育教育推廣活動


【活動規劃目的】
        藉由金門重點保育的保育類淡水魚「大鱗梅氏鯿」的課程設計,延伸介紹溪流生態系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方式。「大鱗梅氏鯿」是初級淡水魚,分布於低海拔流速緩慢的天然河川與溪塘,以浮游動植物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大鱗梅氏鯿」是台灣特有種魚類,更是法定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由於近年來台灣低海拔河川的水泥化,使得河岸植被、河道水草消失,適合「大鱗梅氏鯿」生存的棲息環境也逐漸消失;加上外來種魚類的入侵,資源的競爭與被捕食的壓力,更加速野生族群的滅絕。1920年以後,台灣本島就再也沒有發現,而2001年,國立海洋大學陳義雄博士團隊在金門重新發現證實,是為現今中華民國僅存野生族群的分布地,台灣野生族群相信已完全滅絕。金門由於早年的軍事管制,建設開發較緩,保有許多天然河川,設置許多蓄水池與水庫,也間接保存許多原生魚類。然而解除軍管之後,現在金門面對龐大的開發壓力,河川不斷水泥化,原始自然溪流不在;而水資源使用的增加,灌溉用水、民生用水都使金門的河川與湖沼、水池萎縮消失,「大鱗梅氏鯿」在金門有急迫性的生存危機。縣府為保育「大鱗梅氏鯿」,維護生物多樣性,已委託單位監測調查金門的族群,在大環境改善緩慢的情況下,適時、適地機動地執行包括「就地保育」、「移地保育」保育行動,保育僅存的「大鱗梅氏鯿」。

【活動推廣重點】
A.    特有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的重要與認識。
B.     淡水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以大鱗梅氏鯿的棲息環境為例。
C.     生物多樣性的消失:以大鳞梅氏鯿的生存危機為例。
D.    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方式:「就地保育」、「移地保育」和「復育」

【場次規劃】本活動將規劃1場次開放一般民眾參加。

【活動規劃設計與細項】
活動名稱
重返自然
大鱗梅氏鯿「移地保育」試驗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地點
金門植物園生態池 (停車場集合)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太武山10


活動對象
對自然保育有興趣之民眾
公務機關人員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


活動人數
開放報名人數30


   
活動中將贈送「蓋斑鬥魚」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主辦單位】:金門縣政府建設處、金門縣政府水產試驗所、中華自然資源保育協會、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



【活動說明】
        大鱗梅氏鯿,初級淡水魚,生活在河川中下游靜緩水域,活動在中上水層,雜食性,以蜉蝣動植物為食,分佈在臺灣西部與金門平原河川中下游。1920年以後再無發現記錄,直至2001年才於金門重新發現,由於族群不斷減少,2009年被公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加以保護。
        大鱗梅氏鯿有個曲折的發現過程,與離奇的消失經歷,牠是平原溪流生態系建全的指標,為何會在臺灣本島消失九十餘年,這次活動都將會有介紹與解答,這也會是金門保育大鱗梅氏鯿很好的參考。
        金門地區仍保有大鱗梅氏鯿的族群,十分珍貴難得,但是2012年研究團隊調查發現,大鱗梅氏鯿在金門的族群逐漸減少,2013年調查僅剩光前溪仍有穩定族群,為避免大鱗梅氏鯿在金門的消失,縣政府與相關團隊在光前溪棲地惡化前,將部分族群個體移出保種,以達「移地保育」之目的。並在金門縣政府水試所團隊的努力下,「復育」出上萬隻的個體。同時,縣府也對光前溪棲地加以改善,浚深河道、遷管補水、移除外來種,並避免河川邊坡水泥化,光前溪的大鱗梅氏鯿族群受到穩定的「就地保育」。但是要恢復金門其他溪流的族群需要審慎而嚴格的評估,本次活動將會說明評估的研究過程,以做為下階段野放大鱗梅氏鯿的重要依據。
        為了解大鱗梅氏鯿在野外的適應情形,特選金門植物園生態池做為「移地保育」試驗場域,靜緩水域的生態池有著大鱗梅氏鯿適合的棲地環境,池邊水草分佈,適合大鱗梅氏鯿躲藏棲息,半封閉的水系,更有利於族群的監測掌控,本次活動將依專家學者建議,放流300隻個體,再藉由科學性的觀察與監測,了解大鱗梅氏鯿的族群消長與變化,對下階段的野外溪流移的保育將會是重要的參考數據。本活動將舉辦大鱗梅氏鯿的放流活動,希望民眾可以參與這重要又具意義的一刻。
        大鱗梅氏鯿棲息於平原溪流,他的分佈代表穩定的生態系,但是平原河川常因農業灌溉、治水防洪等等的需求加以施工整治,工程常會造成自然棲地的消失,也影響溪流生態系裡的生物,如何在河川施工中,顧及自然的生態環境,利用考慮生物棲息的生態工法,讓人工整治工程與自然環境保育並行共存,在本活動中將邀請專家學者提出建議,利用現有成功範例,做為大鱗梅氏鯿自然棲地恢復的參考,以期望恢復金門溪流自然風貌。
        除了了解大鱗梅氏鯿在金門溪流的現況調查與引回進程介紹外,本活動更希望對大鱗梅氏鯿的保育理念可以向下扎根,因此在同時段特別為學童舉辦「大鱗梅氏鯿調查現場」活動,學習研究人員調查研究方式,了解大鱗梅氏鯿的特徵、生態特性、共域的其他魚種,也從檢測水質、測量溪流形式中了解其對棲息環境的需求,再從這些試驗所得到的資訊,體認大鱗梅氏鯿的保育方式。



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主題
內容
說明
備註
8:30-9:00
報到



9:00-9:15
大家長說說話
長官致詞、宣示:
金門溪流保育
與大鱗梅氏鯿重返金門溪流
的決心
縣長、林務局長官

9:15-9:30
重返自然
大鱗梅氏鯿移地保育
大鱗梅氏鯿放流生態池
為減少放流魚類的緊迫,先進行放流活動,並解釋魚類放流時應注意事項。

9:30-10:00
邁向大鱗梅氏鯿的保育之路
走到活動教室
順道欣賞植物園美景
填寫活動問卷




活動一:大鱗梅氏鯿的野放之路 (適合一般民眾、工務單位人員參加)
10:00-11:00
一探大鱗梅氏鯿
 (陳義雄 教授)
1.大鱗梅氏鯿的發現、定名、追查過程的介紹。
2.大鱗梅氏鯿的分佈區域。
3.大鱗梅氏鯿的生存危機。
4.金門大鱗梅氏鯿棲地環境調查。
5.植物園生態池的臨時住所介紹,與自然棲息地的環境比較
6.重返野溪之路的進程。

陳義雄老師演講重點

11:00-12:00
大鱗梅氏鯿的返家之路 (曾晴賢 教授)
1.溪流魚類的保育與復育-以櫻花鉤吻鮭為例
2.溪流保育在河川工程上的應注意事項與建議



12:00
知識滿載而歸
午餐



活動二:大鱗梅氏鯿調查現場 (適合國小學童參加)
9:30-10:00
認識「大鱗梅氏鯿」
藉由圖卡解說大鱗梅氏鯿的型態、特徵、生活習性與現今分布等,了解這應予保育的特殊物種。



10:00-11:00
探訪大鱗梅氏鯿的家
了解大鱗梅氏鯿的棲息環境。跟著研究人員實地操作實驗儀器,檢測各項水質,測量溪流,並對魚種進行調查等。近距離觀察,了解大鱗梅氏鯿居住的環境。



11:00-11:30
搶救大作戰,大鱗梅氏鯿的生存遊戲
遊戲中利用食物鏈與棲地減少、消失的概念,探討大鱗梅氏鯿的保育之道。





【報名網頁】2014年活動報名網頁 (參考)  http://www.beclass.com/rid=173538154284209bc635

【補充資料】
1.光前溪常見魚類

2. 光前溪解說牌


3.魚兒搬家記(影片)

【活動問卷設計】
社會大眾對大鱗梅氏鯿及其棲地的認知問卷 (一) 
社會大眾對大鱗梅氏鯿及其棲地的認知問卷 (二)


【教學簡報】
2013守護大鱗梅氏鯿
2014守護大鱗梅氏鯿


【補充資料】
1. 金門地區保育類淡水魚大鱗梅氏鯿原生棲地及族群調查與保育策略規劃
2. 台灣原生珍稀淡水魚類復育保種與棲地現況保育之研究(1)大鱗梅氏鳊族群的台灣島復育保種研究建置計畫

【活動花絮】https://goo.gl/photos/B9K3qoYEWj8kxSGm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